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无意将任何社区的用户单方面归为一张人脸图像,而只是试图发现大多数人使用特定软件时共同的外在表现,并从中选出最有特色的功能。用点代替面的效果。文章中的插图只是为了帮助理解,并不固化某个群体的绝对特征。任何有一定基础的团体都是好与坏的混合体。普遍共性和个体特征同时存在。请不要持有刻板印象。
(以下排名排名不分先后)
1.贴吧
曾经(至少在我看来)中国最大的中文互联网平台,如今的泪水时代,是十年左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从各种精华分析贴到日常吹牛和八卦。 。在经历了百度的一系列暴力行为后,Ru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用户。贴吧是当今互联网的沙漠地区。尽管它的管理标准比以前严格得多,但它仍然是蛆虫和疯子的天堂[3]。今天的贴吧环境必须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看法。对于一些特定的小众圈子和亚文化贴吧来说,这些类型的贴吧仍然几乎保持着前几年一样的原生态环境,即内容围绕贴吧的核心文化元素进行拓展,用户互动更加友好。比如笔者经常使用的碧蓝航线酒吧和数码兽酒吧;而大多数综合性论坛通常环境较差,各种战争、争论、小聪明、反串、怪异等不良网络文化随时随地可见。典型的例子是印度酒吧。当贴吧的控制不是很严格,并且平时讨论的范围通常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兴趣点时,这类人就会浑水摸鱼;此外,也有一些贴吧在经历了某些事件后变得活跃起来。用户和他们的日常帖子早已偏离了其创立的初衷。例如,清华吧原本是清华大学所属的学校贴吧。但由于清华学生更喜欢使用水木清华等其他社区,清华酒吧长期处于不可控状态。前段时间“清华姐”[4]事件发生后,大量不明生物涌入,展开高强度的黏性活动,甚至影响到了其他一些大学论坛。这最终会导致整个贴吧被封禁,现在已经成为炸弹人的据点[5]。
说到贴吧,就不得不提贴吧里最有代表性的两类疯子:神友和兔友。神佑是原“神奈川冲浪吧”的成员。这个酒吧里的大多数人都讨厌国民党。至于其中极其精妙的元素,则称为神游;兔友就是“那年那兔”。 “那些事”的朋友通常都是爱国人士,其中的极端民族主义者被称为兔蛆。申屠原本的据点变得一片狼藉后,他们的活动范围几乎蔓延到了所有知名度高、用户多的贴吧。两者的混乱程度主要体现在对于塞里斯的政治制度,兔友通常不知道自己支持什么,神友也不知道自己反对什么。这两类人形象地展示了互联网的二极管化[6]在贴吧社区是如何体现的,因为真正持有这两种极端观点的人是少数,而这其中也包括一些专门从事节奏机器人的人[ 7]、现实大神大多数情况下,网友和兔友都是网友互相批评的工具。这并不难理解。在新纳粹分子[8]眼里,网民[9]也是神,在反民主人士眼里[10],在汉奸眼里,自由主义者也是兔友。圣兔之争的影响力已经辐射到贴吧之外,成为各大社团和政界互相指责的工具。然而,正是贴吧混乱的环境,为这两类人提供了繁衍的土壤。
2.虎扑
虎扑是一个围绕“直男”群体的平台,最初从NBA板块起步,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体育门户网站之一。男性用户占比90%以上,社区内容以篮球为主。 、足球、电子竞技、影视等主要是年轻人感兴趣的领域。与其他社区最大的区别在于,虎扑的管理机制相对严格,社区整体素质较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互联网上的一片“净土”。这也使得一个男性用户众多的社区几乎没有政治讨论的空间。其主要内容仍然与体育赛事和日常生活有关。需要指出的是,其用户整体仍存有传统的大男子主义等思维,这也与其用户群体大部分为内卷化的年轻男性有关。他们喜欢对任何事物进行评分和排名,从篮球明星到饭碗。著名的就是一年一度的“女神大会”,评选出最受用户欢迎的女明星。总的来说,它更像是一个专业平台,而不是一般的社交媒体。以前它的用户门槛很高(需要回答问题才能在社区发言),但现在放宽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用户下降。
3.微博
如今,赛瑞斯互联网拥有最大的流量门户平台。是典型的以顶级用户即大V为主的社区[11]。拥有普通用户无法比拟的用户权限和传播影响力。在笔者个人看来,它几乎接近于资本主义主导的社交媒体的终极形态。微博与其他社交媒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第一,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根据微博发布的2020年用户发展报告,截至2020年9月,微博月活跃用户数为5.11亿,日活跃用户数为2.24。 1亿。抛开数据注入部分不谈,如此庞大的体量是其他平台无法比拟的。庞大的用户基数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其巨大的流量;第二是它的信息的及时性,这一点并不难看。事实证明,近年来几乎所有的社会焦点问题都是首先在微博上传播的,微博也是传播速度最快、广度最大、影响力最高的平台。结合这两个因素,微博将如何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交通模式点击了。平台等资本可以控制的热搜和难以形容的推送算法直接控制着用户可以优先接收到什么样的新闻内容;大量的营销号、机器人和喷子直接控制着所有输出内容的解释权和评论权。正确的。 Seris 是互联网上最多的二极管社区之一。微博几乎没有中立的余地。每一个参与热点话题的用户都必须选择一个极端,否则他或她会立即受到双方的批评。火。凭借其巨大的流量,几条微博,几条大V转发,很容易掀起舆论风暴。大多数用户对事实的判断没有自己的立场,只是跟随数字较大的一方“吃瓜”[12]。甚至在近年来的几起重大舆论事件中,也隐隐约约出现了利用微博舆论胁迫公安机关的趋势,如成都四十九中事件[13]、火拉拉事件[14]。 ]、弦子事件[15]等等。门槛低、二化程度高、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所带来的庞大用户基数,使得微博用户比任何其他平台的用户更容易受到煽动,能够造成其他平台无法比拟的影响。这使得微博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几乎所有互联网社交事件的风暴中心。
就像神兔随着贴吧一起出现一样,微博的社区环境也催生了它独特的群体:饭圈。粉丝圈是一个不同于普通粉丝的群体。随着粉丝群体的扩大和偶像经济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以明星经济公司为主导、追星粉丝组成的有组织、专业化的兴趣圈。微博是明星分享生活、推荐代言、发布公告的门户,自然成为粉丝们争夺的主战场。对于任何一个粉丝群体来说,小范围的圈地萌并不能带来直接的利益,所以微博平台上就有专业的黑客和营销号,挑起粉丝之间的相互不和,引导明星之间的排名。他们相互竞争、相互打压,从而引发了批评、屠杀、相互打压、集体人肉甚至网络暴力等一系列行为。微博不仅是粉丝圈子用户的载体,更是推波助澜的交易者。
除了粉丝圈之外,还有一个在微博上拥有庞大基础的群体:XX。为了让本文的讨论内容脱离正题,让文章保持更长久的生命力,本文中不包含该组的讨论。如果有机会,我会单独写一篇文章,分别研究这类群体在互联网上的表现及其深层核心。
4.网易云音乐
严格来说,网易云作为音乐流媒体平台,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榜单中,但其独特的评论社区系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社交媒体的作用,并引起了其他音乐软件对评论区的关注。然而,这样一款音乐软件却以文本内容为驱动力,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互联网现象。由于用户输出的内容始终以音乐为主,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统一评论区的用户口味相似。有一些受众广泛的流行歌曲,也不乏抢前排的巧妙笑话。有些某种风格的歌曲可能有严重的排外心理(比如一些极端的摇滚乐迷),但总的来说,歌曲本身的内容决定了评论。区风采。清新的歌曲下是文艺青年的忧伤,情歌下是真假难辨的爱情故事。当红明星之下,粉丝还在控制、批评,没必要一一表达。这类被戏称为“网络压云”的言论,只不过是未成年人、非主流人士表达哀思,评论新观点。由于其优秀的歌曲推送算法,网易云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音乐聆听口味。歌曲作为艺术载体的存在,让一些现实主义、广义左翼的歌曲在评论区输出一定的政治内容。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会收取一些无理的版权费,但相关歌曲和评论的数量是有限的。该区的品质使其总体能力很强,无愧于“左翼云”的称号(至少与其他主流音乐流媒体软件相比)。
5.B站
如今,Seris 已成为互联网上最年轻的社区。其前身是相对小众的二次元文化圈[16]。现在已经彻底脱离二次元文化圈,成为综合性视频网站。绝大多数用户为在校学生,目前核心内容仍为二次元及其周边文化,但辐射领域包罗万象,包括各类视频、影视音频作品的二次创作[17]、科普、生活,甚至学习专业知识等等。 B站的社交媒体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弹幕,就是视频播放时弹出的评论字幕。这个系统也起源于ACG文化圈,让用户在特定时间的评论与视频一起出现。 ,具有很强的实时交互性;另一方面是传统视频门户的静态评论区,独立于视频之外的评论内容。由于用户较为年轻,且大多对新鲜事物感兴趣,B站成为了Siris中中文网络梗[18]最多的社区。在网络传播中,适度的表情包播放可以让气氛更加轻松活泼,但一些表情包小子往往会在不相关或强行附加的视频下发布大量表情包弹幕,无助于表情包本身的neta[19]亚文化。 ,反而会引起路人的反感。所以模因小子的对应者是模因警察。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模因警察通常不分场合地批评别人使用模因,并认为所有使用模因的人都在“玩模因”。无论是弹幕还是评论区,各种动漫梗、影视梗、游戏梗、甚至政治梗层出不穷。 “迷因文化”也是年轻一代的一种新的互联网传播方式,其中以哔哩哔哩最为突出。由此衍生出极客小子和极客警察,这是这种文化泛滥后出现极端群体的必然现象。
B站诞生于二次元文化中。如今,经历了分手之后,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和商业化,已经开始实行“去二次元化”,即封禁一些鬼片视频,删除某些剧集。以及下架,导致部分优质UP主离开B站等。这无疑引起了一些老用户的反感,同时也有一些用户盲目追捧B站。两人形成了对立。这样一个以宅文化为主导的年轻群体,通常在网络上表现得具有高度的优越感(比如看不起快手和抖音的作品,这些也是视频平台),并利用了哔哩哔哩的一些独特文化。为自己感到骄傲,善于利用举报机制制裁与自己相反的言论等。而这或许是B站渴望成为“中国的Youtube”的必然结果。
6.知乎
曾经是互联网优质知识精英社区的代名词,基于问答模式的知识社区。知乎社区的特点是大部分内容与主帖高度相关,奇葩言论存在但绝对不可能。它不是主流,这已经领先于大多数其他社区。它是少数以长文本内容为支柱的社区之一。在经历了相当程度的用户下沉之后,很多答案都显得是浑水摸鱼、无中生有。有些用户会编造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学历,以求获得优越感。 、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等,著名笑话如“谢谢你的邀请,我在美国,我刚下飞机。”抛开这些,知乎仍然是当今最专业、最严肃、最优质的互联网内容。社区。无论是一般性问题的解答,还是专栏版块,都具有其他平台所不具备的丰富性和实质性。虽然被戏称为“紫狐”,但必须承认知乎是对关键政治最友好的社区。知乎关键政治的用户通常需要较高的政治素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恰当的表达方式。对当前政治热点话题的讨论和基于意识形态差异的反驳,都属于高水平。重视长文本内容的平台文化,使得用户本身比其他平台更容易接受深度内容,这也使其成为关键的政治群体。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习惯接收碎片化信息的用户来说,这就像神明之间的战斗。这不仅体现在政治相关的讨论中,也体现在其他领域。与双方巧妙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的辩论相比,贴吧和微博就像流氓和泼妇。无论是社会民主党[20]、保守派[21]还是托派[22],他们都在根据自己的观点和证据进行讨论。至于谁能说服谁,这不是互联网界能解决的。问题。至少知乎用户愿意坐下来进行礼貌性的讨论,而不是互相奔波,这在当今的中国互联网环境中是很少见的。
7、豆瓣
没有找到这样的人。
开玩笑,但自从笔者亲眼目睹香港国安法通过后豆瓣用户的一系列行为后[23],我已经对这个社区彻底失望了。以前我经常只使用与书籍、视频、视频相关的评论功能。总体来说,是一个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的群体。它围绕与书籍、电影和音乐相关的文学和艺术作品。虽然有些文艺味道,但评论、评分、榜单等的客观性却不尽如人意。捏一下鼻子就可以了即使你暂时忍受淡淡的小资酸味,也不会影响你的使用。豆瓣的群和书、视频、音乐版块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与其他平台上的群组不同,豆瓣的群组通常非常封闭和排他。由于其封闭性,里面的言论规模惨不忍睹,平台的审查力度可以忽略不计,就像三伏天的室内垃圾场一样。在这样一个无限修炼的环境下,其内部结构是普通网民难以想象的。以前的豆瓣群和图书视频音频版块一样,是一群粘性比较高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分享和交流科技、书籍、生活等信息的地方。 “娱乐团体”出现后发生了变化。首先,饭圈文化的入侵,推动了众多娱乐圈群体的成立。这套作品被纳入音像作品评分体系,紧随其后的是晶晶晶日仇恨党、上述XX团伙等“非原住民”。此外,豆瓣群管理员还拥有几乎无限的权限:可以决定群成员的进出、删除帖子、更改群名等。这就催生了“卖群”行业,群主卖东西。受欢迎的团体到名人经纪人。公司已经成为它打压对手、宣传自己的阵地。总之,在金钱和粉丝文化的影响下,豆瓣群里的气氛真是一言难尽。
永远都是这样
尽管本文讨论了许多不同的社区用户形象,但不难发现不同社区的用户也具有统一的特征。这可能与社区无关,是一般互联网社区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出现的现象。首先明显存在的是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对立和冲突。在知乎,对不同问题的不同看法是相对直观的冲突;在网易云中,对某首歌曲的不同理解和对某种风格的欣赏差异也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冲突。至于贴吧,在微博等用户沉浸严重的社区中,冲突和对抗随处可见。这并不难理解。只要有人组织社会组织,就会有冲突。然而,网络的匿名性使得人们敢于在网络上发表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说的言论,从而促使矛盾极端化。 ,即二极管化。如此激烈而广泛的冲突的结果是,更多的人在网络上输出情感而不是内容。立场比正确或错误更重要。长期接触此类网络冲突,会降低人的思考能力,更容易被煽动,导致思考不那么理性。
如果你是一个长期使用某个软件长达数年的用户,不难发现用户群体数量的波动也会对社区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最明显的现象是用户下沉,即降低用户门槛,瞄准更广泛的人群,如三四线城市、农村居民、低收入低学历用户。当用户基数达到一定规模时,原有的社区环境将会发生重大变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知乎。各个专业领域的答案都是高质量且真实的。逐渐获得更多的用户群体后,出现了大量巧妙且有故事性的答案。当然,反馈也不全是负面的。 B站实行去二维化后,也吸引了一些不属于宅文化的用户参与其中,其中包括一些官方媒体,极大地实现了“破圈”。当任何社区的用户数量增加时,其整体质量下降是必然趋势,因为最先接触这些网络社区的人通常是高收入、高学历、大城市的人。当软件冲出圆圈时,就像任何小圆圈一样,打破圆圈会使其构成更加复杂。据网上传闻,微博上的本科率还不到5%。虽然数字不一定真实,但还是能反映出一定的问题。也有因用户减少而导致社区环境发生变化的例子。贴吧失去大量人气后,剩下的用户形成了两个方向的净化,即留在亚文化圈、周围都是萌人的核心用户,以及感人而普通的帖子用户。只是一个有趣的发泄的人。
为什么?
每个人通常都会使用不止一种社交软件。在不同的社交软件上,用户群体画像会有一定的差异。甚至根据笔者自己的感觉,同一个人在使用不同社交软件时的姿势也是不同的,而且往往相差很大。也许一个人会在帖子论坛上开玩笑、骂别人几十层,也可能会坐下来在知乎上与其他人辩论,引用经典。在网络社交传播中,用户之间相互影响,个体之间的冲突体现在整体基调上。因为互联网的首要特点是交互性,其次是个性化。任何平台用户群体画像的形成过程都可以借用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未来联盟的描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里的每个人在选择和接收信息时都是个性化的。由他们组成的网络“公众”必须被视为“所有人”的总和,而不是只有一个人格的整体人格,需要分类分析。 。然而,在同一个平台内,往往有一种性格占据主流,或者一种思维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在人的汇聚下,某一类群体逐渐相互影响,形成特定平台用户的群体形象。造成平台间用户整体特征差异的因素也有很多。在此,笔者简单阐述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收入来源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上述各种社交媒体都是为资本服务的,以盈利为目的。创造利润是平台存在的根本意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平台将如何引导用户。 。典型的例子就是微博,它以流量作为赚钱的方式,所以会为了流量而放弃底线。一条新闻总会以吸引大量流量的方式呈现在微博上,甚至可能引发两个群体之间的冲突,包括但不限于明星粉丝、地区、男女。如上所述,冲突和对立的存在是网络上的主流现象,但这种现象及其好处在微博上被双重放大。因而,在某些情况下,流量的优先级高于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所谓的热搜只是一个幌子,上热搜还是下热搜只是资本问题。正是因为流量是微博平台的核心要素,微博才是粉丝唯一能够生存的地方。对于其他平台来说,女性数据工作者的努力往往毫无意义。首先,因为其他平台对流量明星的接受度不同。其次,微博的流量是流量明星的标杆,其他平台获得的流量不一定相同。影响力比微博还大。正因为如此,粉丝圈内粉丝的所有行为都得到了微博平台的默许,因为他们不仅制定了规则,他们也是引领这股潮流的主力,他们依靠流量经济来盈利对于平台。可以说,当今互联网各大平台都或多或少地收获着流量经济的红利,但其中最突出的是微博。知乎提出的知识付费体系相对而言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但由于用户对付费知识内容的质量存在疑虑,尚未被广泛接受。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知乎仍然是一个内容优先的平台。最能产生流量的文本不一定会受到追捧。大多数社交平台已经处于“字长读不完”的碎片化时代。知乎仍然以长文本为主,以实用信息为主。除了平台的盈利机制之外,对用户的激励机制是解释这种类似影响因素的另一个维度。在B站,UP主获得的收益多少取决于视频观看数、点赞数、收藏数、币数等因素,因此习惯上在开头添加一条要求“三连”的内容和视频结束。它已经成为B站的一种用户文化。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贴吧。虽然如今的贴吧几乎没有盈利潜力,但只能靠低端游戏的广告和一些小作坊的35产品生存。不过,持续的关卡系统也是激励用户的一个因素。他们通过发帖、签到来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水平。很多人伺机在任意帖子下添加与主帖内容无关的文字或者简单的“经验+3”图片来快速提升自己的水平,或者发布一些评论甚至挑衅性的帖子来诱导其他人回复。自己获得经验也是贴吧的激励机制对用户的影响。
交互模式
这个词或许不准确,但作者的才智和学识有限,找不到更好的词来形容。具体来说,它是关于用户之间的交互如何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展开的。例如,网易云音乐允许听同一首歌曲的用户对该歌曲进行评论。这也决定了这里不会有任何广告或者无意义的贴纸。互联网早期,交互方式主要有三种,一般可以概括为电子邮件、聊天室、论坛。电子邮件是人与人之间的异步信息传输。这种模式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我们也可以将非即时通讯社交媒体中的私信功能归为这一类;聊天室模式是人对人或人对人的交流。确定了多人之间的同步信息传播。我们现在使用的微信、QQ、豆瓣群、微博粉丝群等都属于此类模式;论坛是从个人到多人或多人到多人的异步信息传播。 ,通常遵循“主要帖子 +回复”模型。当前的主流社交媒体基本上符合第三种。目前的Tieba,Hupu和Tianya早期的社区都是这样的。与以前的唯一区别是,以前的论坛类型互动模式按时间顺序排列了回复帖子,因此曾经有一群人在邮政标准中愉快地占领了前排,以使他们的答复更容易看到。如今,大多数平台都为发布提供了“喜欢”的机制。核心内容是表达对某种观点的支持和认可。它可以直观地以定量方式来表达,例如喜欢的数量。喜欢存在。 IS的含义是直接反映用户发布的某些内容的流量和普及,这也将主要帖子下的内容分类方法从物理时间顺序更改为具有优先人口的喜欢的数量。
值得指出的是,在过去的模型中,负责反映帖子流行的功能的指标是答复的数量,包括主要帖子下的答复和建筑物中的答复。在类似的机制下,主帖子下的回复总数加起来是主帖子的受欢迎程度,并且建筑物内部建筑物中的喜欢的总数加起来为单一答复的普及。 。除了喜欢的人的受欢迎程度外,某些平台还具有隐藏的用户权重。也就是说,在发布内容,具有大量赞或经过Big V认证的帐户比其他用户具有更高的排名优先级。这种机制存在于微博和Zhihu中,包括迪亚曼的评级系统。在某些情况下,高加权用户在评级方面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在类似机制的影响下,曾经在tieba上发布帖子的用户已转变为具有较高喜欢和聪明评论的用户。相应的点击机制通常无法获得与喜欢的相同的好处。 Hupu在这方面是不同的。在普通平台上,喜欢的数量和下降票数是单独记录的,它们彼此独立,不会彼此干扰。这意味着,即使某个评论非常令人发指,只要喜欢的数量足够高,或者建筑物中答复所积累的喜欢的数量仍然足够高,它仍然可以占据前排。在HUPU中,喜欢的数量和下降票数是相同的统计计数,即,赞的数量增加,而下降票数减少。两者相互互动,并有效地限制了与主流视图不符的某些备注的传播。同样,在这种机制下,不能实现类似的控制行为。
用户需求
我们使用具有不同目的的不同社交媒体平台。对于这个主观因素,它通常会影响平台上用户的形象。例如,TIEBA通常用于排泄讨论,而不是与亚文化圈有关的讨论,因此这里的对话通常很脏,没有底线。微博用于八卦,因此每个人都想尽快知道发生的事情,并尽快发送您自己的评论; B站是为了娱乐,因此会有许多喜欢娱乐的人很乐意写不好的模因和笑话,等等。不同的人可能在同一平台上具有不同的位置,这意味着当我们打开不同的软件时,我们会有不同的主观意图。如果您想跟踪时事热点,那么您一定会打开微信。博客而不是tieba;如果您想了解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那么您一定会开放Zhihu而不是微博。这无疑与平台对自身的定位有关,但是使用在线社区与主观愿望进行交流并抽象一般组的表现之一是社区中用户的整体形象。一个小组中的个人可以全面发挥其主观倡议。面对各种信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接受,吸收和理解。如何影响他人并受到他人的影响取决于我们的深厚需求。
结论
互联网只是现实生活的延伸。回顾这篇文章,最初的意图不是将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标记为单方面且刻板印象的一般标签。这只是从个人角度对由个体组成的群体的共同行为做出肤浅的理解。毕竟,分析我们都在其中,不能完全是客观的,并且必然会有偏见。面对互联网上信息的大规模爆炸,拥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很重要。不遵循别人所说的已经是一种罕见的品质。互联网,例如广播,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也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作为用户,我们不应该被互联网所占据主导地位,也不应迷失在日复一日填写的信息中。思考能力。在互联网之外,我们深入的研究有许多实用和严重的内容。请不要将互联网带入您的生活。
最后,我希望每个人都开心的冲浪和科学互联网访问。感谢Classmate @ARS D为本文提供漫画插图,并附加了互联网上有趣的图片。只是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aiyunjx.com/html/tiyuwenda/8309.html